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7-14


  

  读之前我理解的所谓大数据的概念可能就是更多的数据,更细致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看过此书后,感觉到之前的想法,只能算是说中皮毛而已。如今着眼于数据关联性,而非数据精确性,或许才是大数据与现时最大的不同,不仅仅是方法,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并非单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可以设想,这些信息都可以被气象部门所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气象服务是什么样子?

  2014年5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中国气象专业服务云,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海量气象数据将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据悉,这是国家部委首次采用民营科技公司提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我们气象也是紧跟时代步伐,在大数据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读的过程中思考我们气象系统对“要效率不要绝对的精确”适用吗?作者说,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被利用。作者是基于数据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的考虑而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如果采用小数据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导致结果的误差很大,但是如果数据足够多、数据足够杂那得出的结果就越靠近正确答案。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精确性的优劣,甚至还说到大数据不仅让我们不再期待精确性,也让我们无法实现精确性。我觉得不适用于我们搞气象服务,或者说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要效率还得要绝对的精确”。有些气象灾害是小概率事件,如:雷击、龙卷风等,本来这样的基础信息就少,采集难度大,如果基础信息有误,我们分析的结论有何说服力哪?气象信息采集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观测、酸雨观测、GPS/MET高空水气遥感观测、闪电定位等,这些信息都是靠我们的观测人员在一线辛苦劳动换来的,如果基础信息不精确,势必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我国天气气候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造成的灾情重、影响大。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的业务是一项关联度很高、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信息获取和传输要求迅速、准确、及时,我觉得我们气象系统应该是效率、准确率兼顾,也符合我们的气象人之精神:“准确、及时、创新、奉献”。

  作者在书中把大数据说的很厉害,在最后一部分分析大数据带来无数好处的同时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面对这些影响。用麦克纳马拉的例子来说明对数据过度依赖所带来的后果。也用《少数派的报告》这部电影来说明如果痴迷于数据会导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独立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社会,如果一切变为现实,我们将被禁锢在大数据的可能性之中。所以书中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一种是使用数据时征询数据所有个人的知晓和授权。第二个技术途径就是匿名化。毫无疑问,大数据将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变革。 大数据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在思想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和观念,尽早适应这种潮流。

  大数据终将会影响到我们,也像其他技术一样会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动心,滥用,害怕。如同核技术一样,用的话,造福地球,滥用,给个金刚石地球你,照样爆。我相信,未来的大数据的发展会如作者所说的,是一场生活、工作与思维的革命。


版权所有@www.63365
电话: 0391-8326009 | 邮编:459000
技术支持:煜智网络